田生地產 2021-11-20 11:55
專訪田生集團主席區永華及專業團隊
RELATED STORIES
田生地產 2023-06-17 17:28 發表於香港 葉文祺先生現為《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領導基金會的專業研究團隊,在土地供應、房屋市場、城市規劃、房地產科技、宜居城市等議題進行深入研究並為香港政府提供政策建議。他曾受邀於不同投資論壇及專業研討會中擔任講者,亦經常接受不同媒體訪問。 葉文祺先生同時也是香港政府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和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的委員、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理事、香港理工大學土地及空間研究院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香港房地產科技協會董事會成員。 本次的講座內容主要涵括以下四大範疇,深入淺出剖析香港房屋供應前景,有助同事們掌握疫情後的房屋供求變化: 葉文祺先生的講解十分詳盡,他詳細回答了同事們對土地供應政策的各種問題,並就市區重建及舊樓並購等議題與同事們交流了意見。
田生地產 2022-11-27 18:00 發表於香港 【Now新聞台】有收購舊樓的公司認為降低強拍門檻,將令收購舊樓難度減少一半。學者指舊區重建進度仍受地積比限制,長遠需研究轉移地積比。 田生集團主席區永華:「這個項目是最大,整個地盤佔地12萬平方呎。」 區永華的公司從事舊樓收購,將購併完成的舊樓地盤售賣予發展商。他指過往經常遇到「釘子戶」令收樓停滯不前。 區永華:「一向做舊樓行業很難與業主協商,差不多形同半個社工,你提出1.5萬元呎價,他要1.6萬元,甚至你提高至1.6萬元,他要求1.8萬元。他沒有方向,總之希望最高價錢。」 他的公司正進行超過500個舊樓收購項目,其中約40個已收購滿七成業權,在政府降低強拍門檻後,可以馬上啟動強拍。 區永華:「比過往容易了一半,這是很重要,根本很多舊樓業主大比數願意出售,往往樽口位是百分之十至二十業主構成障礙。現在降至百分之七十業權就可以強拍,可以說已不是障礙。」 有學者認為強拍門檻降低雖然有利收購,但舊區重建速度仍受地積比限制,長遠需研究轉移地積比,釋放發展潛力。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重建如果會虧蝕,沒有人願意做,如果樓宇已用盡地積比,沒有人想蝕錢地進行。在這方面需利用(轉移地積比),是否區內進行?或區外也容許?或地塊需不需要符合政府某些要求?兩塊地塊之間的轉移,需否屬同一發展商的地塊?」 他又指如果樓市繼續下跌,可能令發展商和收樓商變得審慎,即使降低強拍門檻,強拍申請都未必即時上升。 發展局預期強拍門檻降低後,每年的強拍申請會有所增加,但由於涉及不同持分者及市場因素,難以估計實際申請數字。 如欲了解更多,可到以下網址瀏覽:...
田生地產 2022-02-18 10:00
田生地產 2021-08-13 17:45 與香港智庫組織【團結香港基金】討論:房屋議題 早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會議上提及要解決香港「住房難」的問題,可見社會各界都對香港房屋政策的重視。田生地產,紮根香港將近30年,從事市區舊改及樓宇併購,作為業界代表之一,我們希望政府社會上下一心,盡快增加熟地供應。 在房屋政策方面,香港的知名智庫:團結香港基金,同樣針對本港的土地及房屋議題有豐富的研究。並發表多份的相關研究,為社會及政府,出謀獻策,為解決房屋問題。 日前,田生集團主席區永華在辦公室與團結香港基金代表會面,雙方就著市區重建項目、舊樓併購、及城市規劃等議題,進行充分的交流。 田生集團主席區永華與 團結香港基金的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 及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 葉文祺 等人進行交流。 田生集團主席區永華表示 多年來公司主要集中港島及九龍半島的舊樓併購。但是,例如新蒲崗,當啟德機場遷出後,可建倍數仍是5倍,而面對日久失修的樓宇,業主們都希望換新樓,可惜現礙於其地契規定所限,重建價值不高,私人發展商欠缺收購意欲。 面對人口激增,地少人多的環境,舊樓業主的居住環境欠佳。根據政府2021年最近數字顯示,公共房屋輪侯時間將逼近6年,創下歷史新高,而公營房屋的實質建屋量,於2020/21年度的出租公屋建屋量只有6,261夥,創10年最低位,可見房屋供應遠遠不及需求大。為了解決房屋問題,社會各界都提出不同建議,例如填海造地、開發綠化帶、發展新界棕地等等,希望增加樓宇供應。 但社會容易忽視了在市中心黃金地帶的樓宇: 尤其新界的元朗、荃灣、大埔等社區配套成熟的舊市鎮。 其實透過重建,能夠更快地增加房屋供應。 會議上,田生地產主席區永華向團結香港基金代表展示香港部分區域的併購項目圖則,區主席在會議上表達:‘公司常收到舊樓業主來電,很希望田生去收購其無電梯的唐樓,改變他們現在的生活環境。 ’區主席體察民情,不忍心見到年紀老邁的長者要每天爬樓梯,積極鼓勵前線員工視察該區的收購潛力。...
田生地產 2021-08-04 11:01 行政總裁黃芳人撰文: 榮登【灼見名家】 文章標題: 新界舊區宜地盡其用 促提供誘因鼓勵發展商分擔重建工作 田生地產行政總裁指出:“不少在香港新界的舊區物業已殘破不堪,部分居住其中 的小業主希望出售手上的舊樓,套現後再另置物業,改善居住環境。” 原文如下: 香港特區政府正就新一份施政報告進行諮詢,特首已表明今年10月將發表她本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重點會談及長遠土地規劃和如何覓地建屋;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更提及要解決香港「住房難」的問題,足見特區政府及中央均對香港房屋政策的重視。 地積比率的高低,對未來住宅單位至關重要。在近年的賣地表內,不少位於鄉郊地段,幾乎連路也未必建設好,又或是交通配套不齊,但這些地的發展地積比率可以高達6倍,比起同地域的新界元朗區,交通配套完備的元朗大馬路等還要高。 以今年招標售出的古洞第24及第25區兩幅住宅(甲類)用地為例,周邊都是綠草和低密度住宅,要發展成一個成熟小區,估計最快都要7至10年。反觀一些半世紀以前開發或歷史悠久的新界墟鎮地段,如荃灣楊屋道、元朗大馬路、粉嶺聯和墟及上水石湖墟等,交通配套完善,四通八達,可是發展為住宅的地積比率只有5倍,較同區賣地表內的官地為低。 部分舊樓業主冀被收購 不少新界舊區物業更已殘破不堪,部分居住其中的小業主希望沽出手上的舊樓,套現後再另置物業,改善居住環境。以田生集團為例,過去亦有接獲不少這些新界墟鎮的舊樓業主查詢收購事宜,奈何物業地積比率已用盡,較難吸引發展商去參與收購新界舊樓物業作重建。 有消息指,政府有意配合港鐵北環線發展,讓新界北地區有條件興建較高密度住宅物業,並考慮將新界北的最高地積比率放寬至7倍,現已就可行性與區議會作諮詢交流。部分地產界人士希望政府全面檢視現行新界區的建屋地積比率,全面放寬發展密度,以善用香港土地資源。...
田生地產 2021-07-05 17:32 行政總裁黃芳人撰文: 榮登【灼見名家】 文章標題: 香港住房問題解決有法 加快市區舊樓併購才是出路 原文如下: 一直以來,香港的住屋問題困擾著社會,亦是社會動盪不安、形成深層次矛盾的原因之一。 中央政府近期多次開腔要求特區政府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今年3月在北京會見港區人大代表時表示:「香港的住房問題,有香港的歷史和發展過程,解決這些問題,難度是很大的,但總要有開始解決的時候。」中央開腔要求特區政府解決房屋問題,是從香港市民利益出發,作為在港從事舊樓併購近30年的業界,我是樂見此舉。 解決住屋問題 港府責無旁貸 不過,坊間有聲音指,擔心中央插手會令香港樓市大跌,但理性點分析,樓市是香港經濟命脈之一,不少企業或私人仍在償還按揭貸款,亦有些透過房產抵押套現。參考1998年金融海嘯至2003年沙士樓價暴跌的經驗,如果樓市下滑,銀行體系亦會受牽連沖擊,將會動搖香港整體金融體系。借鑒歷史,相信中央會繼續給予香港自由度,不會「干擾」已發展完善的香港樓市。 我們相信中央不會干擾香港樓市,但房屋議題確實是困擾香港的主要社會問題,特區政府又能怎樣解決市民安居樂業的問題呢?根據最新數據,目前輪候公屋「上樓」需時長達5.7年;而早前立法會的報告指出,35歲以下年輕人的自置居所比例,於2019年跌至只有7.6%,反映出不論公營或私營房屋均出現供應嚴重不足問題,基層居住環境惡劣,儘管年輕人能夠「上車」,也是少之又少。 事實上,香港經過2019年的社會事件,加上持續超過1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已大受打擊,本港的失業率更創17年新高。在疫情影響下,基層的生活環境更是首當其衝。面對種種逆境,中央是知悉港人期望安居樂業的要求,所以解決基層住屋問題,相信是特區政府首要解決。 規劃長期土地供應 重建舊區應付需求 事實上,要解決香港現今的房屋問題,我們需要跳出框框,尋求突破,想想如何才能夠真正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讓市民安居樂業,達至社會和諧。為了增加房屋供應,不論民間還是政府內部,都要齊心支持特區政府填海造地、發展棕地、開闢邊陲綠化地帶等,以增加土地供應。但上述種種措施都屬長期規劃,動不動就是10至20年,可謂是房屋供應的「遠景」,猶如重新發展一個新市填,等待有小區及交通配套設施,那已經是幾代人的事了。...
田生地產 2021-06-02 10:55 與立法會議員討論:房屋議題 來到2021年的今日,房屋問題,是每一屆香港政府都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面對人口激增,地少人多的環境,基層市民的居住環境欠佳。根據政府2021年最近數字顯示,公共房屋輪侯時間將逼近6年,創下歷史新高,而公營房屋的實質建屋量,於2020/21年度的出租公屋建屋量只有6,261夥,創10年最低位,可見房屋供應遠遠不及需求大。 為了解決房屋問題,社會各界都提出不同建議,例如填海造地、開發綠化帶、發展新界棕地等等,希望增加樓宇供應。但社會往往容易忽視,在市中心黃金地帶的樓宇,其實透過重建整合,能夠更快地加推熟地供應,增加房屋供應。 田生地產向立法會議員提議: 加快舊樓重建 田生地產,紮根香港從事市區舊改重建項目近30年,是業界代表。這次獲立法會議員邀請,向立法會議員簡述業界情況,透過雙方的交流,促成社會倡議,為增加樓宇供應出一分力。是次會談涉及香港房屋相關議題的議員,包括有: 陳克勤議員 柯創盛議員 劉國勳議員 會議上,田生地產主席區永華向立法會議員展示香港部分區域的併購項目圖則,區主席在會議上表達:‘公司常收到舊樓業主來電,很希望田生去收購其無電梯的唐樓,改變他們現在的生活環境。 ’區主席體察民情,不忍心見到年紀老邁的長者要每天爬樓梯,積極鼓勵前線員工視察該區的收購潛力。 但礙於某些特定區域的地契有條文規定所限,開發成本高昂,發展商未能承擔。因此,會議上區主席主動提出,希望政府的市區重建局能夠充分發揮其職能,著手收購某些地契比較複雜,單靠發展商難以解決的地段,透過拆卸重建,增加樓宇供應。 區主席代表舊樓併購行業向立法會議員 提出下列建議:...